
初春的仁义,莽莽群山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王屋村漫山的花椒树上,椒果挂满枝头、椒香四溢;友谊村山坡上绿树成荫,一株株脐橙树青翠欲滴,硕大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满园脐橙飘香;全镇一座座现代化、规模化的生猪生态养殖基地拔地而起,犹如镶嵌在仁义大地的致富明珠。
近年来,仁义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念好“山字经”、唱好“林中戏”、打好“生态牌”、走好“特色路”,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科学布局适宜产业,在荒山荒坡推广种植花椒、脐橙;在“红斑区”土地种植湘莲、培育牛蛙......形成了“地上有椒、树上有果、林中有猪、水中有蛙、四季有花、村中有客”的“六有”现代化立体农业新模式,走出了产业兴旺的新路子,擘画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彩的崭新图景。
小面条带动“大产业”
谈及仁义,就不得不谈“仁义手工面”。千百年来,当地老百姓沿袭着手工制作面的技术和传统,几乎家家户户都制作手工面。尤其近年来,当地通过大力金融扶持,推行技术创新,优化服务环境,使多家手工面条加工坊逐步实现机械化、规模化,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走进仁义镇诗礼洞仁义面条加工厂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井然有序、干净卫生的景象,工作人员面戴口罩,身着工作服来回穿梭于厂房,机械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着,经过选料、下料、和面、压皮压面、开面、晒面、切面等多道工序,一排排、一挂挂面条正在晾晒风干,面条的清香扑鼻而来。这些面条经过捆扎、称重、打包后,发往全国各地。
诗礼洞仁义面条加工厂负责人欧阳文斗有着多年的传统面条加工经验,他介绍,之前的家庭式作坊生产方式十分单一,产量受限,品质也无法保证。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欧阳文斗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在镇上率先办起了面条机械化加工厂,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改良生产设备,提高生产环境质量,在保证口味品质不变的前提下,欧阳文斗将传统的手工技艺和机械化加工相结合,使得产出的面条品质得到了保障,每月的面条产量可达到10万吨。
欧阳文斗的面条加工厂房在仁义镇只是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家庭作坊逐步向机械化、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仁义面条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带动当地40余户3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年平均收入超过8万元。
昔日荒山变“青山银山”
站在仁义镇友谊村脐橙种植基地,迎面扑来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放眼望去,一片2000余亩的脐橙种植基地,近3万株脐橙树迎风摇曳,一派生机勃勃景象。然而谁能想到,脚下这座点上成荫、线上成景、面上成林的脐橙种植基地,原来是一座“山上炮声隆隆、山下车轮滚滚”的矿山呢。
时间回溯2012年前,曾经的仁义镇是“锰矿”重镇,采矿也是当地的一项支柱产业,但长期的无序开采虽然带来了短时间的丰厚利润,可无尽的炸山毁山给当地生态也造成了严重破坏,首当其冲的就是仁义镇友谊村。
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推进,为切实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面对山上随处可见的锰矿开采留下来的大洞小洞和浑浊溪流,仁义镇也下了狠心,相继关停所有锰矿厂。可怎样才能把已经满目疮痍的荒山利用开发起来?“变废为宝”便成了仁义镇党委政府最关心的问题。
据仁义镇党委书记谢成永介绍,为了治理废弃矿山,仁义镇编制了《仁义镇友谊村废弃矿山生态保护综合治理规划》行动指南,对友谊村的每一处废弃矿洞、矿点都做了详细的摸排调查,形成了完备的土壤评估报告。随后,根据调查情况,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该镇在制定好详细的整改方案后,联系了重庆宇隆椒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耒阳市宏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在仁义镇王屋村、友谊村建立了花椒基地和脐橙基地,其中椒隆花椒基地计划投资约6亿元,规划改造5000亩荒山,目前一期已完成3000亩的建设,预计每亩增收不少于2000元,花椒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建成后,直接经济年产值可达4200万,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近千人,并带动和辐射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农民种植花椒致富;仁义脐橙基地投资6000万元,改造约2000余亩荒废土地,全面投产后可创年产值800余万元,村集体年增收3万元,300余名当地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昔日的废弃荒山摇身一变,成了发家致富的“金山银山”。
“千亩废地”变“致富宝地”
仁义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境内耕地面积2.31万亩,是耒阳粮食主要产区之一,多次被市里评为全市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可同时,该镇受污染耕地面积也占了全市的四分之一。
重金属污染耕地还能种什么?怎么种?市场在哪?……为此,仁义镇党政一班人集思广益、寻求出路,在结合本地农业区划、产业布局、区位优势和种植习惯,又参考长株潭地区的改造经验后,决定赶赴素有湘莲小镇之称的湘潭县花石镇考察湘莲种植。
仁义镇镇长李白成告诉记者,全镇在“红斑区”土地共种植了4000余亩湘莲,一到夏天,几千亩莲花竞相开放,香飘十里,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不仅美化了村里的环境,也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去年莲子丰收,年产值达8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近3万元收益。这个基地不仅成了村里亮丽的“生态名片”,更给村民带来了好“钱景”。
眼下已是初春时节,在友谊村牛蛙养殖基地,却依旧能听到牛蛙的“吟唱”,让原本静谧的田间多了几分热闹。百余亩的牛蛙养殖基地内整齐的罗列着许多蛙池,蛙池内牛蛙成片,密密麻麻。
李白成介绍,除了种植了4000余亩湘莲,其余的“红斑区”土地也改种高粱、大豆和藠头等经济作物,收入非常可观。同时,还流转了500亩给湖南富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特色水产养殖,分别在友谊村、沿江村建立了牛蛙培育示范基地。该水产养殖项目总投资额为3600万元,去年4月已经全面投产,年产值预计达7000万元,并为当地解决劳动用工84人,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最大效用地“转废为宝”,壮大完善了仁义镇水产产业链,为实现仁义镇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创造了新价值。
“顶天立地” + “铺天盖地”
跟随着谢成永,汽车拐弯驶入邝鄘村。爬上弯曲的坝坡,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只见上百米长的厂房整齐排列。“这就是我们的6000头生猪大型养殖场,可以说是目前耒阳建设最漂亮的养殖场,跟传统养殖场臭味熏天不一样,我们走的是现代、生态、环保路子。”站在一高处平台,看着眼前的养殖基地,谢成永侃侃而谈。随着社会发展,靠天吃饭的劣势越发明显,依靠传统农业致富越发艰难,农业产业化趋势势不可挡,为顺应新形势,适应新要求,仁义镇转变旧观念,立足新起点,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养殖,引进了多家省、市大企业公司,其中,耒阳市吉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立的PS场仁义镇项目,总投资11200万元,占地836.19亩,已建设规模存栏6000基础母猪,每年能给行业提供16万头仔猪;耒阳市仁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PS场仁义镇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占地260亩,建成了规模为存栏2200基础母猪,每年可提供6万头仔猪。这两大养殖基地都真正实现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环保生态以及养殖废弃物的高度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不仅为仁义镇村民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还保留了原本的绿水青山。
“目前,全镇共有29家规模养殖户,散户养殖达42家,每年每户可以增收5万多元,真正实现了规模养殖‘顶天立地’、散户养殖‘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谢成永说。(记者 袁成龙 通讯员 李小勇)
一审:赵娟
二审:何孝国
三审:谷希成
责编:徐霞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简讯】三架街道:屋场恳谈话安全 交通出行筑防线
喜讯!耒阳市文联志愿服务队荣获全省 “三下乡” 优秀团队称号
夏塘镇:严查涉摩涉电违法!守护农村道路安全出行
耒阳市举办2025年结核病防治暨入学新生肺结核筛查工作培训班
我市生源地助学贷款机构下沉试点工作获好评
情暖“八一”:老兵“见”老兵 暖人又暖心
联通引领数智转型 政企协同共绘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耒阳市党员教育培训“周五课堂”:《奋进新时代》上、下集
下载APP
分享到